子在皿上曰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叔叔小说www.kelibujiqi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(感谢书友陌陌的看着我投出本书第100个推荐票和一直以来的陪伴,感谢书友豆腐真難吃的推荐。多谢各位,继续构思下一章的情节,今天必有二更。)
扶苏的刺杀案发生以后,嬴政下令大索咸阳,咸阳的各处城门都严加检查,扶苏府附近的邻居也都遭受了盘问,除了扶苏路过的小巷两边的住户死了两个奴仆,其余的都没有什么发现。
案件最终是以中尉冯云和咸阳都尉褚玄的降职留用而告终,他们与黑冰台一起忙活了三天,没有抓到一个活着刺客,让嬴政打发雷霆。
不过借着扶苏被刺,中尉军、都尉府,再加上黑冰台,把咸阳和周边的郡县梳理了一遍,倒是发现了不少六国的奸细,也算是小有收获,但却不能让嬴政满意。
但这些都不妨碍,嬴政已经断定是赵国君臣的阴谋,他已经开始与李斯、魏缭等人商量韩非所提出的攻打赵国的建议,一方面是为了为扶苏报仇,另一方面则有着验证韩非建议的想法。
章台宫。
“大王,如果真的要攻打魏国,那么有一个人必须先行处置才行。”在与嬴政讨论攻赵策略的时候,姚贾对嬴政提醒到。
嬴政、李斯都看着姚贾,不知道是谁在攻赵中这么重要。
“大王应当先将韩非处死。”姚贾很平静的说出这句话,可在场的几个人都从姚贾的杀意中感觉到了姚贾的不平静,他还在为韩非揭露他的身份而耿耿于怀。
姚贾却没有在意嬴政等人的反应,郑重其事接着说:“天下都知道大王推崇韩非的学问,有纳之为臣的想法,也肯定会怀疑大王要用韩非攻赵的策略,赵国肯定也知道;大王仍旧将韩非供养在招贤馆,他们肯定会提前有所准备,大秦攻打赵国就失去了先机。”
“如果大王处死韩非,天下人都以为大王没有采纳韩非的策略,又因为韩非的车夫刺杀公子而怪罪于他,反而会使赵国君臣放松警惕,我们这时候攻打赵国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,在战场是取得先机。”
如果没有韩非攻击姚贾在线,姚贾怀恨韩非在后,这也不失为一条做给赵国看的苦肉计,嬴政想起了扶苏的《三十六计》。
可是在场的人都亲历了韩非与姚贾的交锋,可不会认为姚贾单纯的想要为攻打赵国而想出这一条计策,他明显是借着公事报自己的私仇,可这也确实是一条不错的计谋,几乎可以肯定会迷惑住赵王,至于能不能迷惑李牧,那就不好说了。
韩非来秦虽然有私心,但是他以前文章里的话,却让嬴政觉得很合自己的心意,仅仅是为了迷惑赵王而杀掉韩非,嬴政还是有些舍不得;但又不得不照顾为秦国立过功劳的姚贾,让他着实为难。
嬴政将目光转向了魏缭和李斯,想听听他们的意见。
魏缭没有什么表情,冷冷的说:“可。”然后就不再言语。
魏缭和韩非没有什么过节,但对于韩非提出与自己先灭韩不不同意见的攻赵,还是心有芥蒂。韩非来秦之后,嬴政对自己的礼遇都有所变化,正应了自己先前对嬴政“不可久与游”的判断。
李斯却是轻轻一叹,有些无奈。
李斯与韩非作为师兄弟,但交流不多,韩非也看不上平民出身的李斯,但李斯对韩非的才学却很佩服,不然也不会将韩非的著书交给嬴政,为韩非扬名,只是李斯没有想到十多年过去了,韩非的眼界还像以前一样停留在大国争霸的层面上,从来也没有想过秦国要的霸王之名,而是整个天下。
他本来想让扶苏将自己写的一个纸条交给韩非,提醒韩非,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秦国不间断的对外战争,没想到韩非在秦国朝堂上受到打击竟然迷了心窍,更有韩非的车夫参与刺杀扶苏,这次韩非怕是真的不好过了。
只是李斯却莫名想起几年之前,嬴政逐客,扶苏的劝谏,他不同意扶苏的意见,却不免开始统一战争之后,秦国要怎么办。现在的形势与八百年前周朝统一天下已经大大不同,吕尚与周公那一套已经不足以安定天下,谁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治理天下。而在李斯看来,韩非书中的论述让他看到了希望,那是一套全新的没有人实践过的治理方式,合自己的心意,也合嬴政的心意。
想到这里,李斯下定了决心,韩非现在还不能死,但是姚贾作为自己的政治盟友,自己又不得不考虑他的感受。
“臣认为姚贾大人的想法可行,能为秦国攻打赵国提供不少便利,但是没必要杀了韩非。”李斯说着话,转过头去,看着姚贾道“韩非毕竟是韩国使臣,就这样杀了他恐怕会引起非议,但韩非事涉公子被刺,大王也应当有所表示,不如将韩非和韩国使臣下狱,这样就有了将韩国使臣留在秦国的借口,韩国也无话可说。至于韩非杀不杀,不如等攻赵有了结果再论不迟。”
“大王既然有心攻打赵国,那臣就请大王仔细考虑臣在朝会时的提议,由我出使韩国,逼迫韩王向秦。”李斯仍旧坚持出使韩国。
嬴政听了李斯的建议,眼前一亮,既不用杀了韩非,又能迷惑赵国,也照顾了姚贾的感受。只是听到李斯扔由东去韩国之意,却把眉头皱起。
“李卿虽居廷尉之职,实则行的是宰相职权,你去韩国却是太看得起韩安了;更何况朝堂之事也离不开李卿的操持。”
“若不由臣去,怎么显得出大王会盟韩国的诚意?至于朝堂之事,臣行事虽有越权之处,但朝堂之上王绾与昌平君二相俱在,想来是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。”
李斯对嬴政的赞赏很感激,但却清醒的知道,虽然他在嬴政的支持下把控朝堂,但还不足以代替在秦国朝堂之上经营数十年的王绾和昌平君。因此也曾经数次拒绝了嬴政拜他为相的好意。一方面此时秦国朝堂需要老臣来坐镇,另一方面也是李斯想在他和嬴政之间有个缓冲。
“那就这么办吧,韩非暂且关在廷尉狱,攻赵之事结束之后再论。李卿去韩国可需要准备什么皆可由少府调拨。”嬴政听从了李斯的建议,对韩非有了决定。